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长海转债国内领先的玻纤及制品生产企业

作者:小编发布时间:2024-05-27 10:21

  长海转债发行规模5.5亿元,债项与主体评级为AA/AA级;转股价16.24元,截至2020年12月21日转股价值99.63元;各年票息的算术平均值为1.2元,到期补偿利率11%,按2020年12月21日6年期AA级中债企业到期收益率4.88%的贴现率计算,债底为94.54元,纯债价值一般。其他博弈条款均为市场化条款,若全部转股对总股本的摊薄压力为8.29%,对流通股本的摊薄压力为13.78%,对现有股本有一定的摊薄压力。

  截至2020年12月21日,公司前三大股东杨鹏威、杨国文、常州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分别持有占总股本41.71%、10.57%、2.23%的股份,控股股东承诺优先配售,根据现阶段市场打新收益与环境来预测,首日配售规模预计在60%左右。剩余网上申购新债规模为2.20亿元,因单户申购上限为100万元,假设网上申购账户数量介于200-250万户,预计中签率在0.0110%-0.0088%左右。

  公司所处行业为建材(申万三级),从估值角度来看,截至2020年12月21日收盘,公司PE(TTM)为26.35倍,在收入相近的10家同业企业中适中,市值66.13亿元,略低于同业平均水平。截至2020年12月21日,公司今年以来正股上涨41.67%,同期行业指数上涨3.48%,万得全A上涨21.30%,近100周年化波动率为37.59%,股票弹性一般。公司目前股权质押比例为15.02%。风险点:1. 对少数集团客户依赖的风险;2. 经营业绩季节性波动风险;3. 外部环境变化的风险。

  长海转债规模一般,债底保护一般,平价略低于面值,市场或给予24%的溢价,预计上市价格为123元左右,建议积极参与新债申购。

  风险提示:违约风险、可转债价格波动甚至低于面值的风险、发行可转债到期不能转股的风险、摊薄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的风险、本次可转债转股的相关风险、信用评级变化的风险、正股波动风险、上市收益溢价低于预期

  长海转债发行规模5.5亿元,债项与主体评级为AA/AA级;转股价16.24元,截至2020年12月21日转股价值99.63元;各年票息的算术平均值为1.2元,到期补偿利率11%,按2020年12月21日6年期AA级中债企业到期收益率4.88%的贴现率计算,债底为94.54元,纯债价值一般。其他博弈条款均为市场化条款,若全部转股对总股本的摊薄压力为8.29%,对流通股本的摊薄压力为13.78%,对现有股本有一定的摊薄压力。

  截至2020年12月21日,公司前三大股东杨鹏威、杨国文、常州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分别持有占总股本41.71%、10.57%、2.23%的股份,控股股东承诺优先配售,根据现阶段市场打新收益与环境来预测,首日配售规模预计在60%左右。剩余网上申购新债规模为2.20亿元,因单户申购上限为100万元,假设网上申购账户数量介于200-250万户,预计中签率在0.0110%-0.0088%左右。

  公司所处行业为建材(申万三级),从估值角度来看,截至2020年12月21日收盘,公司PE(TTM)为26.35倍,在收入相近的10家同业企业中适中,市值66.13亿元,略低于同业平均水平。截至2020年12月21日,公司今年以来正股上涨41.67%,同期行业指数上涨3.48%,万得全A上涨21.30%,近100周年化波动率为37.59%,股票弹性一般。公司目前股权质押比例为15.02%。风险点:1. 对少数集团客户依赖的风险;2. 经营业绩季节性波动风险;3. 外部环境变化的风险。

  长海转债规模一般,债底保护一般,平价略低于面值,市场或给予24%的溢价,预计上市价格为123元左右,建议积极参与新债申购。

  公司成立于2002年,系国内领先的玻纤制品及玻纤复合材料生产企业,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无纺玻纤制品综合生产企业之一,也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玻纤复合隔板生产企业。公司主营业务为玻纤制品及玻纤复合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玻纤纱、短切毡、湿法薄毡、复合隔板、涂层毡等。主要业务围绕玻璃纤维及制品(2019年营收13.78亿元,占总营收62.34%)、树脂(2019年营收7.27亿元,占总营收32.92%)、玻璃钢制品(2019年营收1.01亿元,占总营收4.58%)、气体产品(2019年营收0.03亿元,占总营收0.16%)四个方面展开。公司以国内市场为主要市场,2019年中国大陆营收16.75亿元,占总营收75.81%;国外营收5.35亿元,占总营收24.19%。

  公司股权较为集中,实际控制人为总经理杨鹏威(持股比例41.71%)和其父董事长杨国文(持股比例10.57%),两人合计持股比例52.28%(超过50%),其他投资人包括各种社保基金、养老保险基金和资管计划等。

  经营业绩方面,2020年前三季度总营收14.77亿元,同比下降11.30%,或与疫情影响有关;归母净利润1.96亿元,同比下降16.39%;销售毛利率29.88%,同比提升0.31个百分点。2020年Q3单季总营收5.71亿元,同比下降1.61%;归母净利润0.72亿元,同比下降18.65%;销售毛利率30.25%,较2019年Q3单季提升0.59个百分点。

  成本费用方面, 2020年前三季度期间费用率18.14%,同比上涨1.09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率5.71%,上升0.42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8.28%,上升0.18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0.21%,上升0.63%,主因汇兑损失增加;研发费用率3.94%,下降0.14个百分点。

  2020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为净流入2.15亿元,2019年同期为净流入2.28亿元,同比略有减少。2020年三季度末资产负债率13.99%,同比减少1.63个百分点。

  从需求端看,下业应用范围广,玻纤需求不断扩充。就玻纤行业整体市场容量而言, 2019年玻纤及制品行业总营收310.54亿元,同比增长11.65%;行业归母净利润39.78亿元,同比增长5.79%。总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均呈逐年稳定增长趋势,预计仍将持续攀升。根据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和中国复合材料工业协会发布的《纤维复合材料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预计到2020年,国内各类玻纤消费需求将达到310万吨。

  就汽车领域应用而言,汽车轻量化将成为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而玻纤复合材料轻于钢材,且性能更优,可使汽车更省燃料,是汽车轻量化的优质替代材料。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时期,也将进一步推动汽车轻量化进程。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分别达50%以上。

  从供给端看,玻纤行业形成垄断格局,进入壁垒高,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2019年年玻纤总产量同比提升12.61%至527万吨。从行业集中度来看,目前国内玻纤行业集中度较高,截止至2020年上半年,业内三大巨头(中国巨石、泰山玻纤和重庆国际)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64%左右,加上山东玻纤、四川威玻和发行人(长海股份),国内前六大供应商产能占比约为80%,寡头垄断格局初步形成。专业化技术和规模生产导致行业进入门槛较高,叠加国家政策对进入条件的限制,以及下游复合材料行业对玻纤品牌的重视,大型玻纤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愈发明显。较高的行业壁垒使新企业进入市场困难重重,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此外,相关产业政策的陆续出台也将促进玻纤行业的发展。国务院于2015年印发《中国制造2025》,将特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列为发展重点。国家发改委于2019年印发《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将“8万吨/年及以上无碱玻璃纤维粗纱(单丝直径>

  9微米)池窑拉丝技术”、“5万吨/年及以上无碱玻璃纤维细纱(单丝直径≤9微米)池窑拉丝技术”和“超细、高强高模、耐碱、低介电、高硅氧、可降解、异形截面等高性能玻璃纤维及玻纤制品技术开发与生产”列入鼓励类第十二项建材行业。

  公司向上游延伸产业链,并拓展产业链外延使业务范围更加完备。公司为避免和中国巨石等行业巨头发生正面竞争,一方面积极向上游玻纤纱进行延伸,另一方面,通过收购天马集团进入化工行业,开展不饱和聚酯树脂业务,横向拓展产业链。目前,公司拥有以玻纤纱、玻纤制品及玻纤复合材料为主的纵向产业链,子公司天马集团的玻纤纱、玻纤制品、化工类产品及玻璃钢制品为主的横向产业链。

  此外,公司与子公司天马集团在原料、产品、设备、客户等方面存在较高协同。以原料为例,子公司天马集团生产的化工辅料是公司现有各类玻纤制品的重要原材料之一,与此同时,天马集团玻纤增强材料产品则使用了公司生产的短切毡、薄毡等玻纤制品。

  公司为行业短切毡、湿法薄毡龙头,并将延续这一优势。公司短切毡主要应用于汽车车顶棚和玻璃钢,作为短切毡细分领域龙头,公司在规模、技术方面具有领先优势,目前已经积累了稳定的客户资源,随产线技改后带来的产能增加、成本下降,公司竞争优势继续保持。此外,伴随游随汽车轻量化的推进,以轻短切毡为原料的汽车顶棚有望快速增长,公司产品的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此外,公司核心产品湿法毡的市场前景广阔,仍有很大提升空间。目前,我国湿法毡市场规模仅占玻璃纤维行业总规模的3%左右、且仍有部分高端产品仍依赖进口,而北美市场湿法毡市场规模占玻璃纤维行业总规模的30%。伴随国际贸易壁垒提升,公司作为湿法毡市场的龙头,未来将通过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国外技术壁垒,进一步提升湿法毡市场份额。

  技改扩建,新增产能,化技术优势为市场优势。公司为进一步扩大公司薄毡产品的市场份额,满足市场需求,提升公司在薄毡市场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拟新建5条薄毡生产线,建成后公司将形成年产10亿㎡的生产能力,进一步消化公司生产的玻纤纱,巩固公司在薄毡产品上的市场份额,提升公司在该领域的市场影响力。

  同时,公司全资子公司天马集团为进一步提高不饱和聚酯树脂智能化生产线的控制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拟对原年产2.5万吨不饱和聚酯树脂生产线进行技改扩建,该项目建成后可形成年产10万吨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生产能力,有利于公司把高性能不饱和聚酯树脂的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市场优势,进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

  本次公开发行可转债募集金额为5.5亿元,全部用于建设一条10万吨/年无碱玻璃纤维粗纱池窑拉丝技术生产线。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给予以下几点考量:(1)全球玻璃纤维行业趋势向好。未来5年,全球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市场预计将以8.59%的复合年增长率强劲增长,亚太地区受到建筑、汽车、电气和电子等终端行业的推动表现强劲,成为领先的区域市场。未来全球热塑性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在交通运输、消费品、工业和建筑行业都有增长机遇。交通运输仍将是热塑性复合材料价值和销量方面最大的终端应用行业,并实现高增长。(2)我国玻璃纤维行业持续增长、潜力较大。我国对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需求尚处成长阶段。在轨道交通、汽车轻量化、日用消费品、风电等新能源环保领域的需求占比明显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市场需求空间很大。未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化、精细化转变,以及高新技术的发展,传统工业材料的更新换代,下游应用领域不断拓展,玻璃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将加速在新兴领域的渗透,迎来新一轮的增长。(3)玻璃纤维行业旺盛推动玻璃纤维原材料的需求增加。玻璃纤维下游市场特别是内需市场的旺盛发展推动了对玻璃纤维原材料的需求增加。同时随着我国对能源及环境治理要求的不断提高,现有玻璃纤维原料生产基地面临着限产停产的要求。(4)有助于公司产业链的延伸,降低成本和经营风险。公司通过本项目针对性地加强布局,使产业链向前延伸,生产玻璃纤维制品所需原材料,降低产品成本和经营风险,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项目建设可行性做以下几点分析:(1)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玻璃纤维作为应用广泛的新材料产品,成为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扶持的行业。(2)符合公司战略发展需要。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玻璃纤维制品的科技型企业,未来发展方向是“走有别于三大玻璃纤维生产基地的差异化发展之路,扩大制品应用,延伸产业链开发高性能复合材料制品,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公司将完善从原丝生产、制品加工到复合材料制造一体化的玻璃纤维生产产业链,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3)公司具有技术、市场、生产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保证。公司从事玻璃纤维生产已有十余年,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同时,多年的生产经营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生产原料采购和产品销售渠道畅通,拥有良好的经营管控能力,这些都为本项目的建设和顺利投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管理及市场保证。

  凡来源为21经济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或建立镜像。具体版权合作事宜,请见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版权声明页。【详情】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广州大道中307号富力东山新天地写字楼50F邮编:510699

  ICP经营许可证号:粤B2-20090432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02126号粤ICP备2021113567号内容索引粤公网安备 579号

  21经济网是21世纪经济报道门户网站,主打财经新闻,是21世纪经济报道原创新闻最重要的展现平台。同时有机整合客户端最深度策划、抢鲜报及快报最新资讯,给读者提供最优质的阅读。

Copyright © 2012-2024 半岛体育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粤ICP备32165498号